社團性質:體能性社團
活動時段:每週三下午第七、八節
社團活動時間
活動場地:學校信樓三樓教室
師資聘任:新生舞蹈團老師群
一、緣起:
「有氧運動(aerobic exercise or aerobics)」是 Knneth Cooper博士於1960年代開始於
美國推展。原來只強調從事「有氧性運動」的重要性,並且以訓練心肺適能為主要目的。
隨著時代的演進、運動科學的研究、以及商業化的發展,「有氧舞蹈」、「階梯有氧」、「
伸展」、「健走」、「踏車有氧」、「水中有氧」、「高低衝擊有氧」、「肌力訓練」、「
slide aerobics」、「拳擊有氧」等,各式各樣嶄新的「多功能有氧」運動方式,不斷的被
研發出來。最近,專門針對休閒或業餘性競技運動項目,發展的運動(競技)體適能課程,則
是「多功能有氧運動」課程發展的最新型態。如今,「有氧運動」不僅代表身體活動的能量
產生方式,更已成為專業運動健身的代名詞。強調全身性肌肉適能訓練、心肺功能訓練、柔
軟度訓練、體重控制,甚至運動(競技)體適能的「有氧運動」整體運動方式,確實是「促進
運動機能」與「維護身體健康」的有效運動型態。廣泛的「有氧運動」內涵,使得「有氧運
動」成為最適合一般社會大眾參與的身體活動方式。然而,隨著運動生理學、生物化學、免
疫學、運動醫學等的研究發展,科學界不僅逐漸否定「氧化」的好處,包括睡眠、飲食 (抗
氧化食物) 的控制、抗氧化劑(胡蘿蔔素、維他命C、E等)的補充、抗氧化水(電解水)的攝取
、適度的運動……等,都是消除體內「氧自由基」、增強免疫系統、降低罹患癌症、以及延
緩老化的有效步驟。事實上,「有氧運動」的始祖Knneth Cooper 博士,近幾年來也不斷提
倡「抗氧化」計畫。「有氧」這樣的名詞,似乎與「抗氧化預防醫學」的醫學新概念相違背
。儘管,「有氧運動」已是廣泛運動參與型態的「代名詞」,但是,「有氧」字面上的意義
,卻無法完全涵蓋,以「健康」與「機能」為目標而設計的身體活動,特別是有關「有氧代
謝」的意涵,特別容易造成認知上的誤解。因此,如果能夠以「抗氧化運動」這樣的名詞來
取代「有氧運動」,不但可以避免名詞認知上的缺失,而且也更符合事實、避免誤導。
二、成立宗旨:
1.促進學生對有氧健身運動的認知與興趣
2.培養學生運動之習慣
3.鍛練學生基本體能以增進身體健康
三、使用之器材:
1.地下室之健身房